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硒无忧!

安徽硒无忧

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400-0552-997
安徽硒无忧

新闻动态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552-997

从选种到收割:富硒小麦全程管理8个核心步骤

发布日期:2025-04-02浏览次数:11

富硒小麦是通过科学种植管理,使籽粒中硒含量达到国家标准(0.3-0.5毫克/千克)的功能性作物,兼具营养与经济价值。其种植过程需围绕“硒元素吸收与积累”精准调控,结合小麦生长周期特点,抓好以下8个核心管理步骤:   #### **一、选种与种子处理:奠定富硒基础**   1. **品种选择**:优先挑选耐逆性强(抗寒、抗旱)、硒富集能力突出的品种(如郑麦系列、济麦系列中经筛选的富硒专用品种),需提前调研当地土壤硒背景值,选择与区域气候、土壤适配的品种。   2. **种子处理**:播前晒种2-3天提升发芽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分钟防治病害;若土壤硒含量较低,可采用0.01%-0.05%亚硒酸钠溶液浸种4-6小时,促进种子初期硒吸收。   #### **二、地块准备:构建富硒土壤环境**   1. **土壤改良**:深耕25-30厘米,打破板结层,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含硒复合肥(氮磷钾配比15-15-15,硒含量≥0.5%)30-40公斤。若土壤pH值<6.5(酸性),每亩撒施50-80公斤生石灰调节至中性(pH6.5-7.5),提高硒有效性。   2. **基肥施用**:基肥中硒肥占全生育期用量的40%,以亚硒酸钠或纳米硒颗粒剂为主,均匀撒施后翻耕,确保硒元素在耕层分布均匀。   #### **三、适期播种:把控密度与深度**   1. **播种时间**:北方冬小麦区在10月5-15日播种,南方冬麦区在10月20-30日,春小麦区土壤解冻后(3月中下旬)播种,避免低温或高温影响硒吸收相关酶活性。   2. **播种技术**:采用条播或精量播种,亩播量10-15公斤(冬麦)或20-25公斤(春麦),播种深度3-5厘米,过深易导致出苗弱,过浅易受干旱影响。播后镇压保墒,促进种子与土壤接触,利于硒元素通过根系初步吸收。   #### **四、苗期管理:促根壮苗,初补硒素**   1. **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补种缺苗断垄处,3叶期定苗,确保亩基本苗15-20万株(冬麦)或30-35万株(春麦),避免过密影响群体透光性。   2. **水肥调控**:苗期若土壤干旱,浇小水润根;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促分蘖。在3-4叶期,叶面喷施0.02%亚硒酸钠溶液(加0.05%中性洗衣粉增强附着),每亩用量30-40公斤,促进根系发育及硒向地上部转运。   3. **病虫害防治**:苗期重点防治蚜虫、地下害虫(金针虫、蝼蛄)及全蚀病,可用吡虫啉拌种或灌根,发病田块喷施苯醚甲环唑乳油1500倍液。   #### **五、拔节至孕穗期:穗分化关键期,强化硒吸收**   1. **追肥与硒肥结合**: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5-8公斤,同时叶面喷施0.03%亚硒酸钠溶液+0.2%磷酸二氢钾,间隔7-10天,连喷2次,促进小穗分化,提升穗粒数与硒在幼穗中的积累。   2.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度60%-70%,遇旱及时灌溉,避免“卡脖旱”;雨季清沟排水,防止根系缺氧影响硒吸收。   3. **控旺防倒**:对旺长麦田,在拔节初期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缩短基部节间,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不影响硒的运输路径。   #### **六、抽穗扬花期:保花增硒,防控病害**   1. **硒肥叶面补施**:抽穗期至扬花初期,第三次喷施0.03%亚硒酸钠溶液(可与硼肥混用),促进花粉管伸长与籽粒形成,确保硒元素在灌浆前充分分布于穗部。   2. **水分与病害防治**:保持田间湿润,扬花期避免浇水(防倒伏与病害蔓延);重点防治赤霉病(见花打药),用戊唑·咪鲜胺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兼治锈病、白粉病,确保功能叶健康,延长硒向籽粒转运时间。   #### **七、灌浆成熟期:增重提质,硒富集冲刺**   1. **叶面追肥**:灌浆初期,叶面喷施0.04%亚硒酸钠溶液+0.3%磷酸二氢钾,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籽粒饱满,提升硒含量(注意避开中午高温,下午4点后喷施)。   2. **水分管理**:灌浆期土壤湿度保持65%-70%,后期(收获前10天)停水,防止贪青晚熟;若遇干热风,傍晚喷水降温增湿,减轻籽粒瘪缩。   3. **虫害防控**:及时防治蚜虫、吸浆虫,用啶虫脒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喷雾,避免害虫吸食导致籽粒硒含量下降。   #### **八、适时收割与贮藏:确保硒效不流失**   1. **收获时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割(籽粒变硬、含水量13%-15%),过早硒积累不足,过晚易落粒或硒随秸秆流失。机械收割时调整脱粒速度,减少籽粒破损。   2. **产后处理**:及时晾晒或烘干(温度≤50℃),使含水量降至12%以下;贮藏于干燥通风的仓库,铺垫防潮膜,避免霉菌滋生导致硒元素降解。   ### **总结:全程精准管控,实现“硒”望丰收**   富硒小麦的种植核心在于“土壤硒供给-植株硒吸收-籽粒硒富集”的全链条调控。从选种时的品种适配,到各生育期硒肥的精准叶面与根际补充,再到病虫草害、水肥的协同管理,每个环节均需围绕“硒元素高效利用”展开。通过科学规划8大步骤,既能保障小麦稳产高产,又能让籽粒硒含量稳定达标,为功能性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美国网友
400-055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