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硒无忧!

安徽硒无忧

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400-0552-997
安徽硒无忧

新闻动态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552-997

黄芪 / 当归富硒种植实操:3 个提升品质与硒富集率的秘诀

发布日期:2025-11-04浏览次数:0
随着富硒中药材市场需求攀升,黄芪、当归作为药食同源的热门品种,其富硒种植的 “硒富集率” 与 “药材品质” 成为种植户盈利的关键。但实际种植中,常出现 “硒加了但含量不达标”“药材根腐病多、有效成分降低” 等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田间实操经验,总结 3 个核心秘诀,帮种植户精准把控富硒种植关键环节,实现硒含量与品质双提升。
秘诀一:选对硒源 + 精准施硒,让药材 “高效吸硒”
富硒种植的核心是 “硒能被药材有效吸收并转化”,盲目用硒不仅浪费成本,还可能影响药材生长。针对黄芪、当归的根系吸收特性,需从 “硒源选择” 和 “施用时机” 两方面精准发力:
1. 硒源选择:优先 “有机硒 + 生物硒”,兼顾安全性与吸收率
  • 避免单一用无机硒:传统亚硒酸钠(无机硒)虽成本低,但黄芪、当归根系对其吸收效率仅 30% 左右,过量还易导致叶片枯黄;建议搭配有机硒(如硒蛋白、腐殖酸硒),吸收率可提升至 60% 以上,且能减少重金属积累。

  • 黄芪:生长期加 “生物硒菌剂”:黄芪属深根作物,播种前将 “硒肥 + 枯草芽孢杆菌” 按 1:2 比例拌种,或在根系膨大期冲施 “生物硒菌剂”(每亩 500ml),既能促进根系对硒的吸收,还能预防根腐病。

  • 当归:移栽时用 “硒肥蘸根”:当归多采用移栽苗,移栽前将苗根浸泡在 “0.2% 有机硒溶液 + 生根剂” 中 10 分钟,可让硒提前附着在根系表面,移栽后 30 天内即可完成首次硒积累,比后期喷施效率高 40%。

2. 施硒时机:抓准 “3 个关键期”,避开生长敏感点
  • 黄芪施硒关键期:

① 苗期(出苗后 20 天):叶面喷施 0.1% 亚硒酸钠溶液,每亩 30kg,为植株建立 “硒储备”;
② 花期(6-7 月):叶面喷施 0.2% 有机硒溶液,搭配 0.3% 磷酸二氢钾,此时黄芪光合效率最高,硒可随养分向根部运输;
③ 根膨大期(8-9 月):冲施 “硒肥 + 氨基酸肥”,每亩硒肥 200g,直接供给根系,提升根部硒含量(黄芪药用部位为根,此期硒积累占总量的 70%)。
  • 当归施硒关键期:

① 移栽后 30 天(缓苗期):喷施 0.15% 有机硒溶液,帮助幼苗适应环境,启动硒吸收机制;
② 叶丛期(7 月,叶片封垄前):喷施 0.2% 硒肥 + 0.2% 硼肥,预防当归 “抽薹”,同时促进硒向根部转移;
③ 根膨大前期(8 月,根粗达 1cm 时):根部沟施 “硒肥 + 腐熟羊粪”(每亩硒肥 150g + 羊粪 200kg),羊粪能延长硒在土壤中的有效期,避免当归后期硒流失。
秘诀二:调理土壤 “硒吸收环境”,从根源提升富硒效果
黄芪、当归均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若土壤板结、pH 值失衡,即使施了硒,根系也无法吸收。需通过 “土壤改良 + 微生物调控”,为药材打造 “宜硒吸收” 的根系环境:
1. 先调 pH 值:黄芪喜微碱、当归喜微酸,精准适配
  • 黄芪:土壤 pH 值 6.5-7.5 最适:若土壤偏酸(pH<6.0),播种前每亩撒施 50kg 生石灰,耕深 25cm,中和酸性;若偏碱(pH>8.0),每亩施 100kg 腐叶土,搭配 5kg 硫磺粉,降低碱性。

  • 当归:土壤 pH 值 5.5-6.5 最佳:甘肃岷县、云南丽江等主产区多为微酸性土,若土壤偏碱,可在移栽前每亩施 80kg 腐熟油菜饼,同时喷施 “有机酸调理剂”,调节 pH 值的同时补充有机质。

2. 增施 “硒载体”:用有机肥 + 菌肥,延长硒有效性
  • 基肥必加 “硒富集基质”:无论是黄芪直播还是当归移栽,基肥中需加入 “硒肥 + 腐熟有机肥 + 解硒菌剂” 的混合料 —— 每亩施硒肥 100g、腐熟牛栏粪 2000kg、解硒菌剂 1kg,解硒菌能将土壤中难吸收的硒转化为可吸收态,有效期长达 3 个月。

  • 生长期防板结:行间覆草 + 浅耕:黄芪苗高 30cm、当归封垄前,在行间覆盖 5cm 厚的麦秸或玉米秆,既能保墒,又能减少杂草;每 20 天浅耕一次(深度 5cm),避免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呼吸,确保硒吸收通道畅通。

秘诀三:生长期 “控旺 + 防病”,让硒更多积累在 “药用部位”
黄芪、当归若出现徒长(叶片过旺)、病害(根腐病、白粉病),会导致养分向叶片流失,硒无法集中到根部(药用部位),同时药材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当归挥发油)会降低。需通过 “调控生长 + 绿色防病”,确保硒与品质双达标:
1. 控旺:避免 “叶旺根弱”,引导养分向根部转移
  • 黄芪:花期控旺是关键:6-7 月黄芪花期若叶片过密,每亩喷施 “5% 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g(兑水 30kg),抑制顶端生长,让养分向根部输送;同时摘除下部老叶,增加通风,减少病害。

  • 当归:叶丛期防 “抽薹”:当归抽薹后会消耗大量养分,导致根部木质化,硒含量骤降。在 7 月叶丛期,若发现有抽薹苗头,及时喷施 “0.3% 多效唑 + 0.2% 硒肥” 混合液,既控旺又补硒,一举两得。

2. 防病:聚焦 “根腐病 + 白粉病”,减少品质损耗
  • 黄芪根腐病:提前用 “硒 + 杀菌剂” 预防:黄芪根腐病会导致根系腐烂,无法吸收硒;播种时用 “0.5% 噻唑锌 + 0.1% 硒肥” 拌种,生长期若发现病株,立即用 “噻唑锌溶液 + 硒肥” 灌根(每株灌 200ml),既能治病,又能补充根系硒含量。

  • 当归白粉病:叶面 “硒肥 + 生物农药” 协同防控:当归白粉病会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硒积累效率;发病初期喷施 “0.3% 枯草芽孢杆菌 + 0.2% 有机硒”,每 7 天一次,连续 2-3 次,生物农药不影响硒吸收,还能提升当归挥发油含量。

实操小贴士:采收前 “硒含量检测”,避免白忙活
种植后期(黄芪采收前 30 天、当归采收前 20 天),需随机选取 3-5 株药材,检测根部硒含量(可联系当地农检机构,费用约 50-100 元 / 样)。若硒含量未达 “富硒标准”(≥0.15mg/kg),可补喷一次 0.2% 有机硒溶液,确保最终产品达标;若含量超标(>1.0mg/kg),则减少后期浇水,避免硒过度积累。
结语
黄芪、当归富硒种植并非 “加硒就行”,而是要围绕 “药材吸收规律” 精准施策。上述 3 个秘诀中,“选对硒源 + 精准施硒” 是提升硒富集率的核心,“土壤调理” 是基础,“生长期调控” 是品质保障。种植户可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灵活调整细节,通过 “小投入” 实现 “硒含量达标 + 药材优质” 的双重收益,在富硒中药材市场中占据优势。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局域网网友
400-055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