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广泛共识。国际硒研究学会副主席尹雪斌4指出:“功能农业的核心是强调'标准化’,否则其'功能’无法保障,安全也难以控制。”标准化作为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富硒功能农业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22年10月),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围绕富硒产业共制定各类标准高达437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15项、地方标准198项(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备案标准)、团体标准215项(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示标准)。
整体来看,现行标准覆盖了富硒土壤评价、产品质量、种植/养殖技术、硒含量检测等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和规范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是标准分布零散,不成体系。现行国家标准主要集中在相关产品的硒含量(总硒)检测领域,行业标准主要集中富硒农产品质量及硒含量(总硒)检测领域,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主要集中在富硒农产品质量、种植/养殖技术及富硒土壤评价领域。然而,在与质量安全息息相关的有机硒检测方法、认证评价等方面的标准还较为匮乏。
与传统设计强调有序不同,“孟菲斯”的设计背景喜用凌乱与自由的组合方式。不管是细瘦的直线、粗体的波浪线,还是点状图案亦或3D结构图形,你都能在孟菲斯作品里找到。
二是标准整体质量不高。一方面表现为些现行标准硒含量指标出现“打架”现象、大量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存在技术指标水平低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现象。如国家标准《富硒稻谷》(GB/ T22499-2008)规定富硒稻谷的硒含量为:0.04-0.30mg/kg,超过0.30mg/kg则判定为硒含量超标,不应食用。而根据全国供销行业标准《富硒农产品》(GH/T1135-2017)的规定,富硒谷物类的硒含量为:0.10-0.50mg/kg,界定的范围远超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
三是标准实施力度不够。目前富硒农产品质量要求类和生产技术类标准供给已非常充分,然而市场流通的富硒农产品质量仍然堪忧,大量市售富硒农产品硒含量达不到执行标准要求,多数富硒农产品没有明确标注硒含量、含硒类别等,这说明目前所制定的标准多数还停留在“纸上”,标准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推进,富硒功能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速度。相应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也紧跟步伐,从数量上来看,现行标准供给充足,但从质量上来看,还存在供给结构不合理、重要指标要求不统一等问题,另外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需通过完善标准顶层设计、提高重要标准供给质量、强化标准实施、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确保标准化的规范、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