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其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硒与维生素E、大蒜素、亚油酸、锗、锌等营养素具有协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时,硒具有减轻和缓解重金属毒性的作用。
播前准备 1. 严格选地
宜选择海拔600米以上、硒含量大于0.240毫克/千克、pH4.5~6.5、结构良好的红黄壤,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缓坡地带为佳。且茶园周围5千米内,不得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并与一般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距离1千米以上,有明确的隔离带。种植前进行大气、土壤、水质测试,确保茶园及周边环境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
2. 高标准建园
(1)统一规划。以水土保持、生态平衡为中心,因地制宜,以茶为主,进行山水园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做好道路网、灌溉系统设计,合理布局树株行距及茶园遮阴树配置(每亩种植10~12株桂花树)。
(2)挖穴、施肥。在规划好的种植行上挖种植沟,先将10~20厘米表土挖去放在一边,再将新土挖去20厘米放在另一边,然后再把底部新土挖25厘米左右,填入基肥,每亩施厩肥1000~1500千克,并与穴土充分拌匀,再将表土翻入种植穴。
(3)选好品种。适宜连城县种植的乌龙茶品种主要有铁观音、本山、金观音,注意品种的早、中、晚合理搭配。
播种与移栽
种植一般以幼苗休眠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宜;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为宜。连城县春栽以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定植最宜。单行双株种植,每亩定植3000株左右。移栽时尽量多带土不损伤根系,路途较远外运时做好包扎。栽植比在苗圃时入土深度略深些,舒展根系,踏紧压实,浇透定根水,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1次水,以利提高成活率。伏旱高温期间要在茶苗西南边插上松枝或用稻草等遮阳物进行遮阴。
田间管理
1.
定型修剪
传统茶园幼树定剪时期在2~3月,一般要进行4次定剪。第1次定剪在茶苗高30厘米以上时,离地15~20厘米处水平减去;第2次在离地30~40厘米处剪去;第3次在离地55~60厘米剪去;第4次在离地60~70厘米处剪成弧形,并培养树冠。采取“以养为主,适当打顶”的方法迅速培养树冠。密植速成茶园每次新梢长至20厘米长时留7~8片叶进行打顶,把打顶叶加工“新枞”铁观音,尽量把符合标准的茶芽及时打顶采摘,以增加经济效益。
2. 合理施肥
幼龄茶园采取“薄肥勤施”的施肥原则,移栽当年不施化肥,旱季浇稀薄的粪水3~5次,第2年开始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冬季根颈部要覆草防冻。成龄茶园施好“一基三追”,“一基”即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的基肥,施入量占全年的40%,喷施硒无忧富硒叶面肥有利于茶叶富硒。
病虫害防治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包括选择抗病品种、耕作、排灌水、采摘和施肥等,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以茶树栽培管理为基础的农业防治是一种温和的调节措施,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病虫害的作用。不是直接杀死有害生物,而是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不利于其生存和繁衍的条件,从而降低有害生物种群。选用抗病虫良种,角质层厚、茶单宁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抗病虫能力强。
合理密植,采用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条植,每亩定植3000株左右。适时修剪,据不同树势在每年的茶季结束或春茶前进行轻修剪,春茶结束后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平衡施肥,根据生产茶类和土壤肥力合理配施N、P、K三要素,保持茶树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能力。中耕除草,一般茶园宜在惊蛰前后进行中耕松土,同时结合清园,将杂草、落叶翻入土内,以减少虫口基数。采取“春秋留鱼叶、夏留一叶”小开面2~3叶及时采摘。茶季结束应将茶园以及四周的枯枝落叶、杂草等清理出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施0.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病虫越冬基数。
2. 物理防治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群集性和食性等习性,通过性信息素、光、颜色等诱杀或机械捕捉来防治病虫害。如利用茶卷叶蛾性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利用佳多频振杀虫灯并配合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对天敌相对安全,而对害虫诱杀量大、种类多、杀虫谱广。
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等制剂控制茶树病虫为害,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871防治茶丽纹象甲,茶毛虫病毒8010防治茶毛虫,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园蚧,杀鳞精防治茶尺蠖,天霸防治茶小绿叶蝉,农抗101防治云纹叶枯病。也可以用生物农药与化学药剂合理混用,如防治茶丽纹象甲用巴丹与白僵菌871菌粉混用;防治茶毛虫用低浓度敌敌畏与茶毛虫病毒制剂混用;防治茶黑刺粉虱用吡虫啉与韦伯虫座孢菌粉混用。
4. 化学防治
由专人负责茶园病虫监测预报,在病虫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树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并把农药用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遵循交替轮换复配用药原则,同时改进喷药技术和方法,提高喷药效果。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