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硒无忧!

安徽硒无忧

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400-0552-997
安徽硒无忧

新闻动态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552-997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1-04浏览次数:33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我省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展示了打造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农业强国的信心与决心,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江西作为农业大省,要坚持创新引领、改革攻坚、稳中求进、兴赣富民,充分发挥我省绿色生态优势、富硒资源优势、营商环境优势,在“三农”工作上奋发新作为,在乡村产业中挖掘新动能,把发展富硒功能农业这一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推动江西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谋发展、比实干、作示范、勇争先,深耕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赛道,加快推动江西向农业强省转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要求,江西依托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和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等特色农业,切实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民生优势。

1.富硒农地资源禀赋丰富适用

江西省富硒土壤分布广泛,各县市均有分布,在萍乡市、赣州市、宜春市、上饶市、吉安市等地分布比较集中。根据最新调查,全省富硒土壤面积3980.5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5.89%。全省耕地中富硒土壤面积655.76万亩,约占富硒土壤面积的16.47%,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73%。富硒土壤中,绿色富硒耕地353.63万亩,占全省耕地的6.86%,绿色富硒耕地总面积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八。中国地质学会先后公布的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结果中,江西省芦溪县银河镇宣风镇天然富硒地块(15365.95亩)、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天然富硒地块(4177.22亩)、江西省丰城市董家镇天然富硒地块(14472.14亩)、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和宁都县青塘镇天然富硒地块(19196.86亩)上榜,认定地块数全国第三。

江西省各设区市富硒土壤统计表

设区市

面积(万亩)

占比(%)

南昌市

107.64

2.70

九江市

119.21

2.99

景德镇市

60.92

1.53

萍乡市

526.55

13.23

新余市

325.50

8.18

鹰潭市

51.98

1.31

赣州市

560.40

14.08

宜春市

548.95

13.79

上饶市

669.05

16.81

吉安市

903.45

22.70

抚州市

106.90

2.69

总计

3980.55

100.00

注:数据来源于2022年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供的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其中未开展调查面积3635.33万亩,具体涉及到以下市、县(区):九江市的修水县、武宁县、瑞昌市,景德镇市的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宜春市的靖安县、上高县、铜鼓县、万载县,上饶市的婺源县、德兴市,以及抚州市黎川县、资溪县的局部地区。各设区市自行开展富硒土壤普查的数据未纳入本次统计。

2.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江西省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发展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宜春市丰城市为始发地,首开江西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先河;第二个阶段以赣州市为爆发地,掀起了江西富硒功能农业发展新潮。到2021年底,参与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11家,已经建立水稻、果蔬、茶叶、中药材、油茶等富硒功能农业生产基地267.60万亩,综合总产值达501.41亿元。在富硒领域共编制9个省级地方标准、2个团体标准、2个企业标准,涉及稻米、蔬菜、水果、茶叶等食品。已基本形成赣西富硒区、赣南富硒区、环鄱阳湖富硒区三大产业板块。从全国地市级富硒产业产值看,湖北恩施、陕西安康、江西宜春处在领跑位置,江西赣州紧随其后,为江西省富硒功能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社会经济政策条件环境友好

江西省立足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以绿色、健康、有机作为农产品鲜明标识,大力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公用品牌,努力打造“赣鄱正品”认证体系,极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25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796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7355亿元,形成了粮食、畜牧、水产、果蔬四大千亿元级规模产业。目前,江西省农业经济已经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向初步农业现代化阶段转变的过渡期,农产品消费需求已显现出从“量”到“质”再到“健康”的新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旺盛。当前,安全、营养、健康成为新时期消费者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期望,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开发富硒产品既是满足我国居民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我省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有效路径。

第二节  发展形势

江西是全国富硒土壤大省之一,发展富硒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江西省富硒功能农业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处于大有可为但又充满挑战的战略机遇期。各设区市根据自身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从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化解劣势、直面挑战等方面综合考虑,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展,有重点、分阶段的逐步实施,让富硒功能农业真正成为应变局、开新局的“新引擎”,真正成为“作示范、勇争先”的“新标杆”。

1.发展机遇

江西省是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腹地,是全国首个“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拥有独特区位优势。加之富硒土壤广布、农产品类型丰富、产业基础扎实、生态环境优美、政策环境相宜,发展富硒特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大农业、大生态、大健康”成为发展时尚,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进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期。

一是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新活力。绿色农业、安全食品成为时尚,人们的营养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要求食品不仅要“吃得安全”,还要“吃出健康”,农产品功能化日趋明显。富硒功能农业因其顺应了民众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得到重视、发展迅速,成为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潮流。

二是市场供给改革需求新动能。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是紧扣农产品需求侧,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依托富硒土壤资源特色和优势,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可以有效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三是乡村产业振兴渴求新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关键一环。围绕“富硒+生态+大健康”,发展“硒+X”产业,打好“组合拳”,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健全供应链,是真正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途径。

2.面临挑战

江西省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富硒功能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加快推动“富硒+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挑战。

一是科技支撑乏力,标准制定和执行不足,产品质量监管薄弱。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江西省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提升土壤有效硒含量,培育富硒低镉作物品种,创新产品生产工艺,将土壤富硒转化为农产品富硒,打造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质量监管和保障体系,是富硒功能农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严重影响到江西省富硒功能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产业融合不够,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江西省富硒农产品生产尚处在种养阶段和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短、价值链低、供应链弱,富硒功能农业整体上尚未集群成链,限制了富硒功能农业的增值能力和发展空间。如何以富硒农产品为基础,推动富硒功能农业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富硒功能农业规划设计、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是宣传推广不足,产业品牌建设缺乏。江西拿得出、叫得响、具有社会认同感和亲密度的富硒产品品牌较少,对外富硒宣传力度相对薄弱,具有江西特色的富硒文化尚未形成。如何迎合市场实际、贴近消费者需求,营造江西特色富硒文化,提升富硒品牌营销策略,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是赢得富硒产品市场优势、保障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突出集群规模效益;坚持科技引领,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注重推广应用示范;坚持品牌战略,产品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坚持协同发展,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大力发展共享经济。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这里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一定要打好这个品牌,让富硒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加畅销”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江西富硒资源禀赋和绿色生态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坚持“一定位三集中”,科学定位富硒功能农业发展方向,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按照“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的“硒+X”发展战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科技支撑、融合发展、培育品牌和政策保障,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让江西省富硒功能农业特色优势在全国形成更大品牌效应、更大市场影响,打造江西现代农业产业新特色、新优势、新名片,让“最好的富硒农产品在江西”唱响全国,走上一条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强龙头、强技术、强品牌、强管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二节  基本原则

高标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高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健全富硒功能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找差距、抓落实,走上特色明、质量优、覆盖广、服务强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高品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富硒功能农业发展改革,将高品质发展理念贯穿进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品质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富硒功能农业竞争力。

高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破富硒关键技术,推动富硒功能农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生态文化旅游、强链争先工程的衔接,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实现更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强龙头。坚持以做优做强做大为方向,大力扶持“单品冠军”和涉硒农业龙头企业,促进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形成“一基地一主业一特色”的发展格局,突出点面结合、优势互补,带动富硒功能农业全面发展升级。

强技术。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围绕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瓶颈、关键技术问题,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全方位、多视野、深层次开展研究,强化技术标准、生产规程、国家专利的编制和推广应用,形成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强大科技支撑。

强品牌。坚持质量立业、品牌兴业,强化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整合区域、企业、商品品牌,集中打造江西富硒全域公用品牌,纳入“赣鄱正品”品牌体系,实现更大品牌效应、更大市场影响。

强管控。坚持严格管理质量至上,全面厘清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围绕生产和产品标准体系、投入品使用规范和产品检测能力、产品追溯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管控,走出一条安全高效稳健的富硒功能农业发展道路。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围绕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富硒品牌的目标定位,切实把最具成长性、爆发力的富硒功能农业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突出硒元素应用在农业一二三产业领域中的重要功能,大力实施“硒+X”发展战略,以绿色富硒耕地为基础,以建设富硒高标准基地为抓手,以生产加工标准化、质量全过程溯源为保障,推动富硒功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走出一条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强龙头、强技术、强品牌、强监管的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之路,让“最好的富硒农产品在江西”唱响全国,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之地提供有力支撑。

——富硒功能农业战略定位。基于“立足富硒资源禀赋、发展富硒特色经济、树立富硒产业品牌、扩大富硒富民实效”基本思路,紧扣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三大安全”,采取强科技、强链条、强协同“三大举措”,顺应新业态、新常态、新势态“三大新态”,实现富硒功能农业创新创业有实效、进村入户有实效、富民强省有实效“三大实效”。

——富硒功能农业区域定位。立足“赣西富硒区、赣南富硒区、环鄱阳湖富硒区”三大区域,基于“大农业、大生态、大健康”发展思维,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闽三角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以硒兴农、以硒旺业、以硒富民,集中打造全国一流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区、全国优质富硒农产品生产区、国际知名富硒功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区。

——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定位。基于“硒+X”发展战略,做特做优一产、做强做大二产、做活做精三产,全产业链推动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4D富硒功能农业”,即:打造绿色、有机富硒种养标准基地;打造安全、营养、功能化富硒产品加工高地;打造休闲、观光、体验式富硒康养旅游胜地;打造先进、开放、共享型富硒产业集群宝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富硒功能农业综合产值达1600亿元以上;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分批建设10个以上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全省富硒功能农业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富硒龙头企业)总数达300家,建设各类富硒标准化基地300个;标准认证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富硒省级地方标准总数达20个,各类富硒农产品认证总数1000个,完成含硒农产品检验检测总数10000个;富硒品牌不断唱响,构建“1个富硒全域品牌+N个地方公用品牌+N个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江西富硒品牌矩阵体系。


第三章 发展格局


以实施“硒+X”发展战略为主线,科学确定全省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布局。在空间布局上,综合考虑绿色富硒土壤资源分布状况、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基础、富硒功能农业保障条件等因素,选定赣西、赣南为主的24个县(市、区)为重点,分层次发展富硒种养业、精深加工、康养旅游业,辐射拓展到省内其他富硒地区。在重点产业上,加快推进富硒稻米、富硒水果、富硒蔬菜(竹笋)、富硒油菜、富硒茶叶、富硒禽蛋等六大产业;在平台载体上,全产业链打造重点县区、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基地、重点企业、重点品牌等六大重点,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升级。

第一节  大力建设富硒农产品保护区

以“赣西、赣南、环鄱阳湖”三大区域为重点,结合富硒农产品“单品冠军”和基地建设,将清洁富硒耕地划定为富硒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保护区内产业布局,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大力开展示范种植,积极打造绿色富硒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规范保护区内富硒农产品生产投入,把控肥料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保障富硒功能农业生产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专栏1  富硒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

——加大富硒农产品生产支持力度。扶持政策优先向富硒生产保护区倾斜,鼓励富硒种养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富硒生产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富硒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农户生产积极性,确保增产增收。

——优化富硒农产品种植结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广富硒、高产、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力度,重点支持水稻、蔬菜、水果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富硒旱粮作物。

——推进富硒功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按照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要求,大力培育服务主体,积极创新服务机制,着力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富硒功能农业社会化服务。

——强化富硒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监管。严格保护区内绿色富硒耕地管理,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管护责任,强化绩效考核,确保全省绿色富硒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壤质量不降低,切实保障富硒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第二节  大力建设富硒规范种养基地

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一主多辅,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重点扶持富硒稻米、水果、蔬菜(竹笋)、油菜、茶叶、禽蛋等六大优势产业,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富硒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富硒种养生产基地。加强“单品冠军”、涉硒龙头企业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形成“一基地一主业”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产业特色明显的富硒规范种养基地。

专栏2  富硒规范种养生产基地建设

——富硒稻米种植基地建设。夯实富硒稻米产业基础,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全面打造富硒大米知名品牌,引导发展“鄱阳湖大米”“宜春大米”“万年贡米”“井冈山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有条件的,可以转变成为富硒大米公用品牌。

——富硒水果标准基地建设。做优做强做大“脐橙、蜜橘、甜柚”等优势产业,鼓励发展猕猴桃、葡萄、早熟梨等特色果业,重点打造“赣南脐橙”“井冈蜜柚”“上饶广丰马家柚”“奉新猕猴桃”“新余蜜桔”“袁州硒橙”等品牌,促进富硒果品高产、优质、周年性供应。

——富硒蔬菜标准基地建设。依托景德镇市乐平市,赣州市兴国县、于都县、会昌县,宜春市高安市、宜丰县、万载县,上饶市余干县,吉安市永丰县、新干县等,不断打造富硒蔬菜(竹笋)“单品冠军”,巩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地区富硒蔬菜供应基地地位,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富硒油菜种植基地建设。依托赣北油菜高产区、京九铁路沿线油菜长廊、浙赣铁路沿线油菜长廊建设,推广稻油轮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稻-油”“稻-稻-油”“油菜-花生-芝麻(大豆)”等三熟制轮作规模化、集约化高效栽培生产模式,推进富硒油菜苔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基地建设效率。

——富硒茶叶种植基地建设。结合“四绿一红”五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以生态、绿色、有机、富硒为方向,提升茶叶质量,加快品牌整合,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江西富硒茶产业振兴发展。

——富硒禽蛋养殖基地建设。加强地方品种选育与新品种培育。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装备水平。争创“江西富硒畜禽”等特色品牌,逐步建立江西“富硒禽蛋”生产标准体系。

第三节  大力建设富硒精深加工基地

以富硒种养为基础,富硒加工为支撑,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打造富硒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基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以及富硒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优化加工基地规划布局,强化新产品研发、大品牌培育,构建起以富硒农产品、富硒生物制品和富硒农用资料加工品为重点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富硒产品从初级生产向精深加工到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走上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打造若干安全、营养、功能化的富硒产品加工高地。

专栏3  富硒精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

——富硒大米深加工基地建设。依托环鄱阳湖、赣西、赣南、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等富硒水稻种植区,按照“一个优势区域、一个公用品牌、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发展思路,建立加工示范基地提升富硒大米品牌。

——富硒蔬菜加工基地建设。将赣州市兴国县、宁都县,宜春市高安市,上饶市余干县,吉安市新干县、永丰县等打造成富硒设施蔬菜聚集区,将赣州市信丰县建成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中心,推进景德镇市乐平市建成江西富硒蔬菜加工物流中心、华东优质富硒蔬菜集散中心,将宜春市宜丰县建成江西富硒竹笋加工物流中心。

——富硒农副食品加工基地建设。以加工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要载体,以“硒+农业”初级产品为基础原料,大力发展富硒农副食品、富硒预制菜、硒饮料、精制茶等加工业,延长富硒农副食品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富硒生物药业加工基地建设。以樟树生物医药产业园、袁州医药工业园为载体,以“硒+大健康”发展思路,发展富硒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建设精深加工标准基地,延长富硒药业生产的产业链,提升中草药附加值。

——富硒农用资料加工基地建设。面向标准化富硒功能农业生产所需的农业投入品,大力发展富硒肥料、富硒饲草饲料、富硒酵母等富硒农用资料加工,实现富硒功能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推动富硒功能农业全面发展升级。

——富硒产品加工走廊建设。以320国道为轴线,打造赣西—吉泰盆地—赣南硒产品加工走廊,通过整合周边地区富硒农产品,建设全省富硒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加工园区,促进硒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第四节  大力建设富硒功能农业园区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园和物流中心,构建“硒+农业、物流、物联网”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建设全国知名富硒产品交易中心、区域大数据智慧物流中心。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建设一批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富硒功能农业园区。

专栏4  富硒功能农业园区建设

——富硒产品现代物流中心:立足园区发展规划,结合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富硒产品物流服务中心、富硒产品综合交易平台,鼓励和支持富硒产品流通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发展,建成区域知名的富硒农产品集散地。

——富硒产品智慧物流网络:围绕“硒+物联网”,打造“产品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智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互联网+”农业,建成线上、线下覆盖全国的富硒产品配送网络。

——富硒产品交易中心:实施“订单农业”工程,形成“生产—收购—销售”利益共同体,拓展市场、拓宽销路,加强生产与市场的密切联系,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实现生产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


第五节  大力推进富硒休闲农业发展

基于“硒+X”发展战略,以“大农业、大生态、大健康”为发展思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发挥硒产品、硒温泉、硒美食、硒文化等特色优势,建设农、旅、养融合的富硒生态康养旅游产业集群,打造集硒康复疗养区、硒研学体验区、硒休闲度假区、硒文化展示区、硒温泉娱乐区、硒美食餐饮区等于一体的综合体,形成“硒博馆”“硒博会”“硒游记”服务品牌,将江西建成世界富硒休闲康养旅游高地。


第四章 重点行动


重点实施富硒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行动、标准引领行动、产业提升行动、品牌培育行动、服务支撑行动、开放合作行动等六大行动。

第一节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

围绕“硒+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富硒功能农业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着眼于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富硒产品开发和科研成果孵化,强化科技推广应用。

——开展富硒功能农业科研攻关。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协作,整合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省农科院、宜春学院等科研力量,联合国内权威富硒科研单位、头部企业等力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协同构建我省富硒科研创新和技术集成平台,重点对农产品硒含量稳定性标准化生产技术、富硒阻镉等重金属伴生的有效控制技术、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三大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将江西建成富硒功能农业研发领域人才集聚、高层次科研成果创新孵化的重要基地。

——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实施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依靠创新不断提升富硒农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强化产地环境、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精深加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科技服务。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引导24个产业体系技术岗位专家以及相关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推广富硒生产新技术,提升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开展招才引智行动,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进驻开展深度合作,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富硒功能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开展富硒土壤保护区土壤生态修复。强化富硒耕地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富硒耕地。实施土壤修复治理计划,做好富硒耕地的安全利用。加强农业清洁生产管理,严控工矿企业排放、城镇垃圾、生活污水等农业外源性污染对富硒土壤保护区的影响。通过农田土壤改良、生态修复,改变农田土壤的理化特性,改善土壤中硒元素的可溶性和水溶硒含量,为提高农产品中硒含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创造条件。

第二节  实施标准引领行动

聚焦富硒功能农业全产业链,研究制定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构建富硒功能农业标准体系,推动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加快富硒标准体系建设。依托江西省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富硒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标准、富硒食品含量标准等省级地方标准研制或修订。建立富硒领域专家库,鼓励企业和团体积极制定富硒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努力打造中国富硒产品标准高地。结合富硒农产品对土壤、投入品、种养、加工等方面的要求,建立贯穿生产、加工、流通等全过程的富硒功能农业标准体系。

——推动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推动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检验、研发中试、技术服务等能力提升,鼓励重点县区打造公共检测平台或在体验消费场所建设硒快速检测点。引导和鼓励涉硒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富硒产品认证,有效提升富硒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大对认证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净化认证检测市场秩序,树立认证检测的社会公信力。推动建立富硒产品的认证标识管理制度。

——强化追溯监管体系建设。推行“区块链溯源+合格证”开证模式,推进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名录管理制度,实现富硒农产品生产管理、质量跟踪、市场流通的全流程防伪可追溯。适时部署组织对富硒产品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市场乱象进行整治。

第三节  实施产业提升行动

立足“六大主导产业”“六大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打造,夯实富硒功能农业、壮大硒加工业、提升硒服务业、完善硒产业链,做好富硒龙头企业“强链争先”,实现“质优、量增、链全”新格局。

——加强富硒土地资源调查。完成全省剩余未开展的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全省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综合研究和成果集成。在有利的农业产区优先安排1:5万土地质量调查,圈定富硒土地资源,为规模开发富硒土地提供科学依据。选择10个左右重点地区开展1:1万富硒功能农业目的精细土地质量调查。积极组织开展天然富硒土地认证与标识申报工作。

——加大富硒龙头企业培育。围绕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储运、消费、品牌、体验、服务等九大环节,开展富硒龙头企业“强链争先”行动,每个主导产业打造支撑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链主型企业,发展有特色的“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引导富硒龙头企业参与全省“映山红”行动,争取富硒龙头企业列入省重点拟上市后备企业名单,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引导富硒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或工作室)。

——建设高标准基地。参照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选择富硒资源优势突出的设区市开展省市共建富硒农产品基地试点市。鼓励富硒龙头企业通过自建或联建的方式,分区重点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明显的标准化、规模化富硒种养生产基地。引导各地推动生产、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建设全程管控、产品优质的标准化基地。

——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支持赣西、赣南、环鄱阳湖地区发展富硒稻米及米粉加工,赣南、赣西地区发展富硒果蔬加工,“四绿一红”优势产区发展富硒茶叶加工,赣西发展富硒禽蛋加工,培育富硒加工头部企业,开发富硒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引导富硒龙头企业向产业园、加工园集聚,推动赣西、赣南、环鄱阳湖等硒资源富集区主动融入我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新业态集聚融合发展。鼓励宜春、赣州等地大力推进“硒+农业+精深加工+康养旅游”新业态融合发展,推动硒产品、硒温泉、硒美食、硒文化等特色发展,打造50个“硒+休闲康养”“硒+科普研学”网红打卡地,推介10条以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挥数字赋能,搭建富硒功能农业数字化平台,推动富硒全产业链数字化。

第四节  实施品牌培育行动

结合“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打造江西富硒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江西富硒功能农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竞争力。坚持“三高四强”原则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统筹推进硒文化精品创建,极力营造“江西有好‘硒’,好‘硒’出江西”的营商环境和文化氛围。

——加强富硒品牌建设推介。鼓励各类富硒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将富硒品牌纳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江西绿色生态”品牌战略和“赣鄱正品”体系,加快布局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主销地,鼓励各地建硒博馆、办硒博会,讲好“硒”故事。

——畅通市场营销渠道。以高标准富硒种养基地为重点,以私人订制、个性服务方式,推出精品的鲜活富硒农产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销售模式,助推各类富硒农产品上平台、进商超。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引流传播和渠道营销,拓展富硒农产品营销渠道、网络和终端。在南昌、赣州、宜春等地通过开设旗舰店、硒餐厅等形式打造集科普宣传、产品展示、销售对接、品牌推广、消费体验、快速检测“六位一体”的富硒体验展示馆。

——开展科普宣传推广。集中开展“硒保健”“硒营养”“硒长寿”等知识科普宣传。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富硒文化与产品,推动硒科普进机关、进校园、进酒店、进社区、进景区,推介硒资源、硒科技、硒产品、硒文化。出台《硒科普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硒科普教育基地。利用新媒体手段,综合电商驱动与网红直播,全方位宣传富硒文化与产品。深挖“老字号”“土字号”,深化富硒功能农业文化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展示江西硒文化。

第五节  实施服务支撑行动

以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为主导,以相关科研团队、检测机构、管理部门为载体,强化全产业链公共配套服务。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加强合作,围绕产业、产品、品牌,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构建服务联合体和利益联结体,打造新型全产业链服务组织体系。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鼓励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宜春学院等高校加大对富硒基础学科支持力度,加大富硒功能农业人才培养,力争2024年开设富硒功能农业专业。建立人才引育机制,引导高校拓宽富硒基础学科的应用面,推进科技小院建设,构建“基础+应用”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支科技型、实用型富硒功能农业专业人才队伍。

——开展金融保险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拓展金融服务,创新推出富硒功能农业专项金融服务产品。积极发挥“财农信贷通”“财园信贷通”和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多元投融资体系。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创新推广富硒功能农产品价格指数、气象指数等特色农业保险,提升抗风险能力。

——创新数据统计方法。出台《硒产业统计工作方案》,将硒产业的统计纳入部门统计工作范畴,科学掌握全省富硒功能农业生产、加工、消费大数据,创新在全国建立“中国硒产业发展江西指数”,形成定期发布机制,为各级政府、企业、金融(投资、科研)机构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六节  实施开放合作行动

树立“跳出江西、发展江西”理念,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以项目为王”招大引强,开展链式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加强与国内外富硒功能农业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合作,不断激发富硒功能农业开发活力和发展潜力。

——开展招大引强行动。聚焦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引入加工和市场型龙头企业来赣投资,引进国内外有意愿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来赣投资或合作开发,开辟江西富硒功能农业开放合作新格局。

——推动对外合作交流。充分挖掘利用硒产品、硒文化等江西优质“硒”资源,组织我省富硒龙头企业和富硒农产品,参与区域各项重大经贸交流活动,畅通江西富硒功能农业开放交流合作新渠道,不断拓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市场。推动江西与省外先进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标准制定、瓶颈技术的科研攻关合作,推动富硒功能农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第五章 保障措施


富硒功能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关系到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关系到在全国富硒功能农业领域“作示范、勇争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大要素保障和政策服务,汇聚各方资源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横向合力。各地要加强全面领导和统筹引领,调动各方面资源要素,构建强有力保障措施,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纵向合力,扎实推进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省级建立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成立江西省富硒功能农业专家委员会,为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意见。相关市、县(区)人民政府为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责任主体,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年度行动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统筹资金、技术等要素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进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支持富硒土地资源调查、富硒标准化基地、标准制定、产品认证、科研技术、品牌打造、园区建设等富硒全产业链发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富硒龙头企业享受税收、金融、用地、人才、科技、项目等政策。依法依规组建专业协会,构建行业规范、标准和服务平台等各项管理制度。各地出台具体支持政策措施,要统筹整合财政相关涉农资金,引导土地、技术、人才、资本、项目等关键要素向富硒功能农业“六大产业”“六大重点”“六大行动”予以倾斜支持。

第三节  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富硒功能农业调度和分析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作任务跟踪,定期通报推进和完成情况,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对工作落实不力,行动推进缓慢的单位和部门,进行约谈和通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和结果运用,考核结果将与涉农项目安排奖补措施资金挂钩。

解读材料:关于《江西省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政策解读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美国网友
400-0552-997